top of page

多汗症是什麼?

多汗症是指出汗量異常多,即使在涼爽環境或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,仍然容易大量流汗,影響日常生活與社交互動。

多汗症在中醫中的定義

在中醫理論中,多汗症屬於「汗證」,可分為:

  • 自汗:白天不受外界影響而出汗,通常與氣虛有關。

  • 盜汗:夜間睡眠時異常出汗,多因陰虛火旺所致。

多汗症的中醫病因

中醫認為,汗液的調節與肺、脾、心、肝、腎五臟密切相關,主要病因包括:

  • 肺衛不固:肺氣虛弱,無法固攝津液,導致汗液外泄。

  • 氣虛無力固表:脾胃虛弱,氣血生化不足,無法控制汗液排出。

  • 陰虛火旺:陰液不足,導致虛火上炎,夜間盜汗明顯。

  • 肝氣鬱結:情緒壓力過大,影響氣機運行,導致汗液異常分泌。

多汗症的影響

  • 影響體質:長期多汗可能導致氣陰兩虛,使身體更容易疲倦。

  • 皮膚問題:汗液過多可能引發汗斑、皮膚感染等問題。

  • 心理壓力:過度出汗影響社交與自信心,可能加重焦慮情緒。

中醫師觀點:多汗症的調養與日常注意事項

針對多汗症,除了接受中醫治療外,日常生活中的調養與注意事項也非常重要,能夠幫助改善症狀、防止復發。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:

一、生活作息調理

  • 規律作息:要睡眠充足、別熬夜,這樣才能讓身體恢復元氣。如果經常熬夜或睡不好,身體的能量就會變弱,導致出汗更多。所以,保持規律的作息,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,才能減少因為氣虛而流汗的情況。

  • 情緒管理:如果太緊張、焦慮、心情低落或生氣,身體可能會流更多汗,特別是那些因情緒壓力影響的類型。長期下來,這種情況可能會讓身體的氣血運行不順,使出汗問題更嚴重。因此,保持心情穩定、適時放鬆,對改善多汗症很有幫助。可以試試深呼吸、冥想或散步,讓心情平靜下來。

  • 適度運動:選擇溫和運動(如:太極、瑜伽、散步),適量運動還能穩定情緒,減少因緊張或壓力造成的多汗情況。不需要過度激烈,只要讓身體自然活動、氣血流通,就能對改善多汗症有幫助。

二、飲食調養

  • 忌辛辣刺激:像辣椒、咖哩、酒精、濃茶、咖啡這些食物,會讓身體變得更燥熱,容易引發出汗。特別是有多汗問題的人,吃了這些食物後,可能會覺得汗流得更多。所以,平常盡量少吃,避免讓身體更容易出汗。

  • 少吃油膩、生冷食物:避免吃太油膩或太冰冷的食物,這樣會影響腸胃消化,讓身體的水分不容易排出去,導致濕氣加重。當濕氣累積過多,就可能引發身體不適,像是容易感到疲倦或出汗更多。所以,選擇溫熱、清淡的食物,才能幫助維持身體的平衡。

  • 補氣養陰食物:

補氣:黃耆、紅棗、山藥、蓮子、瘦肉、糙米粥。

養陰:百合、銀耳、黑芝麻、枸杞、桑葚。

  • 多喝溫水:喝太多冰水會讓脾胃變弱,影響消化功能,甚至可能讓身體更容易累積濕氣,導致出汗問題加重。想要維持腸胃健康,可以選擇溫開水或溫熱飲品,這樣不僅能幫助消化,也能減少對身體的刺激。

 

三、日常保健

  • 注意保暖、防風:即使在夏天,出汗後應避免吹風或空調直吹,以免外邪乘虛而入。

  • 穿著透氣衣物:選擇棉質衣物,保持乾爽,減少汗水滯留。

  • 保持皮膚清潔:勤洗澡,特別是出汗多的部位,如:腋下、背部,以防細菌感染或汗斑。

 

四、心理調適

  • 學會放鬆,減少因壓力造成的出汗:當壓力大時,身體的自律神經會變得更敏感,可能讓汗流得更多。可以試試深呼吸、冥想或專注當下的練習,幫助心情穩定,讓身體放鬆,自然減少因緊張而流汗的情況。每天花幾分鐘做這些放鬆活動,身體會慢慢適應,出汗狀況也可能跟著改善。

  • 別太在意流汗,放輕鬆反而能減少出汗:如果一直擔心自己流汗太多,反而會讓身體的神經系統變得更敏感,讓汗水流得更多。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,讓出汗問題變得更嚴重。試著不要過度焦慮,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放鬆,身體自然就會慢慢適應,不再那麼容易出汗。

本網站歸屬高雄 濟民中醫診所,另與 台北 濟民中醫診所、 台中  護您美中醫診所,等三家診所共同簽署經營合作約定書:
1﹑同意於各診所之獨立網站內設置相關超連結。

2﹑同意各診所的網站連結及網頁登載之資訊,願由各診所負責醫師負起管理責任歸屬。

© 2018 濟民中醫減肥|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61號|0800-023-523或07-2118295

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官網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。

本網站內容為專業中醫師臨床心得論述,已受著作權之保護,他人不得任意轉載,違者必究。
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